余教授讲智能康复PT联合单元在我院康复中的应用,得到很好的应用
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康复老师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,加强专业队伍建设,建立起一个完整体系的现代化康复中心。2016年5月18日,我们有幸邀请到广州三甲智能康复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余小兰教授,对我院31名康复老师进行了智能康复PT联合单元的系统学习。
余小兰教授是广州三甲智能康复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,是国家中管局项目特聘推广专家、世界康复工程及器械杂志“智能康复探行”专栏作家。主要研究神经肌肉电生理方向,在国内首次提出“智能康复体系七要素”,已成功为几十家康复机构导入智能康复系统,先后承担“国家863项目”及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、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等多个产学研合作项目,拥有国家发明专利4项、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多项。
上午,余教授从理论入手,主要给大家讲解了从评估到规范化操作,介绍了智能康复PT联合单元的核心系统、天网悬吊训练平台、天轨步态训练平台以及辅助系统怎么配合核心。下午,余教授结合理论在孩子们身上给大家示范实践操作演练,并且让学员们自己动手操作,有做的不对、不标准的地方,余教授认真、细心地一一指导大家。
余教授说,对待福利院的孩子,不能像医院里康复的孩子一样,要求立竿见影,我们要循序渐进的给孩子进行康复,做到先简单后困难、先练肌张力再练肌力、先练近端再到远端,要从根本上尽可能的恢复孩子们的身体机能。
其中,余教授着重给大家示范评估了一个叫榆浩科的发育迟缓的孩子。首先,他利用铃铛左右上下摇晃测试孩子的头控,利用手电筒测试对光反射,榆浩科表现正常。接着,利用阻力干扰测试他的腰控能力,利用梯背架测试扶站能力,最后,进行了股四头肌测试和上下楼梯步态训练。测试结果是榆浩科的肌力较弱,走路姿势不好看,可以通过坐下抬腿训练恢复肌力并穿戴矫正鞋来矫正姿势。
通过这次培训,不仅让大家认识到儿童的康复,需要比成人更多地关怀和耐心,更提高了大家的康复水平,提升了自我能力。在今后,希望我们通过不断学习、康复,让患儿得到更重帮助及指引,重建患儿必要的“功能”,为孩子们带来光明。
榆林市儿童福利院养育科